12月13日-15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2024中国医学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会议主题为“医学人工智能赋能大健康创新发展”。
大会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上海数理德信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会上,2024中国医学人工智能大会主席、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宣读《中国医学人工智能—上海宣言》,倡导加强医学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我国医学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
宣言明确致力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融合医学智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医疗体系的愿景。在这个体系中,人工智能不仅作为辅助工具,更是创新源泉,助力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宣言提出六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伦理为先,在医学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坚持伦理审查先行,确保技术不侵犯个人隐私,尊重生命尊严,避免偏见与歧视,维护患者的权益;
二是坚持依法依规,坚持依法依规开展医学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加快推进医学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治理法律制度建设;
三是坚持安全有效,确保所有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达到或超越现有的医疗标准,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与护理;
四是坚持透明可解释,推动算法的透明化,明确医学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可以被理解、验证与追溯,增强医患信任;
五是坚持公平可及,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确保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能够惠及全球所有地区与人群,特别是偏远及医疗资源匮乏地区;
六是坚持持续创新,鼓励跨学科合作,不断探索医学与人工智能的新边界,促进医疗知识和技术的持续进步。
宣言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临床应用、加速推广应用、建立标准体系、人才培养与教育、促进国际合作等六大行动方向。
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产业联盟也在会上启动,该联盟由多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应用。联盟将聚焦关键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政策法规完善等方面,助力我国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在致辞中提到,这些年来,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浪潮,医疗健康领域正在面临新一轮改革。AI医疗是近些年来中国医疗转型升级的一个发展重点。未来,上海还将鼓励更多医疗服务领域的医院、科研机构和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加盟到这个团队中来,形成一个生态合力。同时,我们将帮助更多的医疗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能够尽快落地。上海还将进一步构建市场化运作和运行机制,推进优秀的医学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逐步能够转化成产品,能够进行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