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标准号为T/CCSA 583-2024的面向互联网的医疗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数字化智慧病理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标准内容包括总体架构、基本原则、基础设施要求、网络要求、数据要求、系统功能要求及安全要求等。
1、总体架构
系统建设应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与标准化等原则,保证系统建设、维护、使用的低成本、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和易于维护,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管理需求。
在技术上,支持MySQL数据库,使用消息通信系统如RabbitMQ/ActiveMQ等MQ系统进行系统模块解耦,使用Redis等内存数据库进行数据缓存加速。系统提供严格的备份方案及支持,以保证安全、持续、有效运行,支持 B/S 架构(需保证客户端浏览器稳定性和兼容性,同时兼容IE、Firefox、Google Chrome、Safari、Opera等主流浏览器)。
2、基本原则
1)通用指导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实际、保护现有投资,避免独立孤岛建设;集成整合、标准规范、灵活架构、面向未来,遵循集成整合思路,各子系统软、硬件设计符合项目要求规范,积极参考国际国内标准化成果,推动医学信息标准化的使用,架构灵活的信息化环境;系统稳定可用性高、数据安全可靠性强,支持7×24连续安全运行,易于维护,建立多层次安全体系,保证系统和数据安全可靠;
2)技术指导原则
标准化原则,所有软硬件产品、工具及运行环境需遵循国际通用标准和行业规范,按照相关标准建设适合医院现状和发展的标准规范体系,创建信息共享、系统集成环境;
统一设计原则,从医院现实需求出发,确定完整的系统建设和实施方案,统一规划、设计、分步实施;
安全性原则,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应充分考虑安全性要求,建立适应的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先进性与可靠性原则,选择成熟、可靠的主流技术和产品,保证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同时充分考虑实用性和高可靠性,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承诺支持;
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原则,坚持开放性原则,考虑各种软硬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易使用、易维护与可配置性原则,应用系统开发体现结构化、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先进设计和开发工具,按照便于管理和易维护原则,提供联机帮助手段,应用界面简捷、直观,用户使用一目了然,简单易学;提供丰富灵活的配置手段,针对一般用户使用简单方便,适应多种应用需要。
3、基础设施要求
所使用数据库系统须符合主流性、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安全性,采用专用的文件存储技术,支持文件存储的分布式和扩展储存、毫秒级T级文件查询和读写操作,应有数据库登录用户权限管理、完善备份功能和完备的恢复功能。
4、网络要求
具备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以满足数字化智慧病理系统的数据传输和交互需求。
5、数据要求
病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管理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6、系统功能要求
病理信息采集:支持对病理组织样本的数字化采集,包括通过高拍仪拍摄纸质申请单等;
处理与分析:具备图像分析功能,如支持数字切片360°无极旋转、多种标注方式等;
远程病理诊断:支持远程诊断申请及会诊病例资料录入,专家可通过多种设备进行数字切片浏览和会诊,并发送电子签名报告;支持申请会诊医生与会诊专家的文字、音视频沟通交流;支持在线同步浏览、二维码快速分享浏览等;
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可接入不同品牌的AI分析模块;
数据管理:具备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如对标注进行分组管理和权限控制,按切片标签类型进行模糊搜索、批量下载相关数据等;拥有存储空间分配控制和警告提醒机制;支持用户管理及分组,用户数量不受限;管理员可按时间、切片类型等条件删除历史切片;
系统对接:需将现有系统中的病理数据等主要资料进行转移,整体迁移到新系统中,方便病理科对旧病例的查询,并提供历史病理检查的自动提示;支持对接实验室外部集成平台,自动获取病理申请单信息、回写病理送检状态、提供病理报告查询界面;支持对接标签打号机,实现各环节通过系统便捷打印系统数据标签;支持对接高拍仪;支持对接LIS、PACS、EMR、手术麻醉等系统,便于病理医生在病理诊断中查阅患者临床资料;支持对接光学摄像头或带标准TWAIN32 接口的数码摄像头,可实时浏览、采集和保存镜下图像;支持对接CA系统,提供电子签名功能;支持对接短信平台,便于在特定场景下实现医患便利沟通。
7、安全要求
保障病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数字化智慧病理系统的合规性。